发布时间:2023-03-15 03:11:18 | 广博教育网
高考志愿可以选4至6个学校,然后每一所学校都可以选择6个专业填报,同时还可以选择服从调剂。各个省市的志愿填报情况不同,具体可报几个大学,还要看学校的具体规定。
1、高考志愿平行志愿一般可以能填4至6个大学,如果你考上的是一本,填完了一本志愿之后,系统会出来二本的志愿填报,你可以继续填,也可以选择不填;如果你考上的是二本,填完了之后也可以继续填三本或者专科。
填报学校的时候,注意第一个学校可以填的稍微高一点,就是比你高考成绩排名稍微高500名左右,第二个和第三个填和你的高考成绩排名差不多的,第四个可以填的稍微低一点,这样比较有保障。
2、最多是六个。平行志愿即在普通类院校各录取批次分别设置一个平行院校志愿和一个征求平行院校志愿。提前录取批次和本科各批次的平行院校志愿均包含A、B、C三所院校或ABCDE五所院校(例河北省本科一至三批及专科一至三批均为ABCDE五所),专科各批次平行院校志愿均包含A、B、C、D、E五所院校。每所院校志愿中含有六个专业志愿和一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
3、每个学校后面都有六个空填专业,也就是说最多可以填六个专业志愿。每个志愿校的第一个专业志愿最重要,但万一你未能被第一个专业志愿录取,志愿校则会从你所填报的其他五个专业中考虑录取,为了增加录取机会,建议你六个专业志愿都填报。当然如果你愿意就读的专业填写不了六个,你就愿意几个填几个。
1、客观评估自身分析待选院校投档线水平
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是院校、专业选择,这可能关系到未来就业方向。高等学校招生录取主要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在考生入围、高考分数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考生各学科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前题下,才依照考生专业志愿情况进行招录。因此,考生客观评估自己的实力与特点,摆好自己的位置,是填报志愿的依据。
2、排查志愿细节“冲稳保”合理组合方案
适用于平行志愿投档的策略是“冲稳保”,即各个大学要按照“可以尝试冲刺的院校、录取比较稳妥的院校、一定保底的院校”的顺序和层次来组合志愿表。
3、专业和学校,权衡选择好
这是当今考生选择高考志愿的时候最为头疼的问题了,网络上也是各种关于这类问题的解答。小编想说的是,不管专业还和学校,都很重要。
专业决定你的未来就业方向,而学校的所处位置,资源星和学校的名气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的就业层次和发展空间,而这却是同学们在填报高考志愿时经常容易忽视的。
4、鸡头和凤尾,取舍有进退
所谓当鸡头还是当凤尾就是说到底是选一个很牛的大学在其中垫底,还是选择一个实力相对较弱的大学,在其中做到出类拔萃。
有时候退一步当鸡头,你就可以享受到学校内部最为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且和你竞争的对手实力也不算强,竞争压力小,反而让自己更有机会获得成功,鸡头和凤尾,懂取舍才能进退。广博教育网
5、何为好专业,深入多了解
今天小编着重谈谈就业,就业分为就业率,薪资收入,人才市场供求关系,就业后上升空间等方面,而在国内,很多专业打着“高就业率”的幌子来拉拢考生,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在现实生活中,层次太低的就业根本算不上就业。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参考点就是薪资和未来上升空间。
6、最好服从调剂
因为每年每个学校的报考情况是动态不可控的,所以很难判断哪个学校的大小年,每个人对学校层次和专业的需求又不完全一样,个人建议,如果是985、211学校,填报尽量服从专业调剂,毕竟就业时候简历筛查这就是个关口。如果基本是二本学校,就不要服从调剂了,尽量选自己喜欢的专业。
每一年的6月份就有一批高三学子参加高考,高考在我国目前来说应该是一场最公平的考试了吧,而它的意义可不是一场简单的考试,对于很多人来说高考还是他们这一生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更不要说高考对于那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们的意义了。离2019年的高考也仅仅只有100多天了。而在高考以后大家就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被很多高三学子的家长开始重视了起来,那就是选择学校和专业。这个选择可是非常的重要,他对考生以后的就业和发展那是非常的重要。
那么志愿填报应当如何选择呢?在填报过程中大家又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讨论一下在志愿填报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考虑的几个问题。
志愿评估错误
相信家里有高三学生的人多多少少都对高考志愿有过了解吧。在现在的志愿填报里面可以报4-6个平行志愿,意思就是你可以选择4-6所大学。而这4-6所大学大家一定要做好选择。前两个志愿选择有希望的学校,可以冲一下。中间两个志愿就要稳妥一点,不出意外能上的学校,至于后面两个志愿则要保险,那就是一定可以读的学校,最后两个志愿就是你的底牌,大家一定要把握好!
没有考虑孩子兴趣
大学的课程和教学与中学是完全不同的,在中学时有老师与家长的监督,同学们在这个监督下就算是自觉性不好也会好好学习。但是到了大学就不一样了,完全靠自觉,所以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根据考生的兴趣来进行选择,因为做出的这个选择是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将来会学习四年,甚至是与以后的就业密切相连的。所以如果是考生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在大学里面选择放弃很容易。你们的孩子已经长大了,多给他们一些选择的权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