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志愿

高考志愿大类招生什么意思 考生和家长要避开

发布时间:2023-03-14 22:42:49 | 广博教育网

高考志愿大类招生什么意思?对填报志愿有什么影响?

高考志愿的大类招生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好处?

随着2019高考时间临近,高考的氛围越来越紧张。而近几年国家逐渐推行高考改革方案,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采用大类招生方式或增加大类招生类别。那么大类招生是什么意思?怎么招?对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有什么影响?爱扬网给大家详细解读。

一、什么是按“大类”招生

所谓按大类招生,简单地说就是按学科大类招生,是相对于按专业招生而言的。

高校将相同、相近学科门类,同院系或是不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考生填报志愿时,直接按照专业大类的名称来填报志愿。如在某校招生专业中,农学植物保护园艺种子科学与工程等4个专业统一以“植物生产类”招生,考生若想选择其中某一个专业,填报时只需填上“植物生产类”即可。

考生通过大类招生被录取之后,在本科阶段前两年(有的是一年)统一学习基础课,大二或大三时再根据学校要求、自己的兴趣、专长和发展方向,在大类所含专业中重新选择具体专业。

二、大类招生有哪些模式

大类招生分三种模式。

第一种:按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招生。这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实行的大类招生形式。这种招生方式中的专业类所包含专业一般具有学科相近性,把一些特点相似或者具有相同属性的系科或专业方向合并在一起招生。

也有是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学院的学生在进校一到两年时统一进行基础课学习,以后再分流到不同的专业进行具体专业课程学习。

第二种:按院系招生。按院系招生的高校,一般是一个学院或系,按一个或几个大类招生。学生们可以通过对学科、专业的学习和了解后,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成绩等,再在院系范围内选择专业。

第三种:按“基地班”“实验班”模式招生。还有一些学校是以“基地班”、“实验班”的形式进行招生,如北京大学的“工科实验班类”,浙江大学的“工科试验班”等。当然,不是所有的实验班都按大类招生,还有很多高校的实验班是入校以后再进行选拔的。

高考志愿填报应注意的5个问题 考生和家长要避开

每一年的6月份就有一批高三学子参加高考,高考在我国目前来说应该是一场最公平的考试了吧,而它的意义可不是一场简单的考试,对于很多人来说高考还是他们这一生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更不要说高考对于那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们的意义了。离2019年的高考也仅仅只有100多天了。而在高考以后大家就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被很多高三学子的家长开始重视了起来,那就是选择学校和专业。这个选择可是非常的重要,他对考生以后的就业和发展那是非常的重要。

那么志愿填报应当如何选择呢?在填报过程中大家又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讨论一下在志愿填报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考虑的几个问题。

志愿评估错误

相信家里有高三学生的人多多少少都对高考志愿有过了解吧。在现在的志愿填报里面可以报4-6个平行志愿,意思就是你可以选择4-6所大学。而这4-6所大学大家一定要做好选择。前两个志愿选择有希望的学校,可以冲一下。中间两个志愿就要稳妥一点,不出意外能上的学校,至于后面两个志愿则要保险,那就是一定可以读的学校,最后两个志愿就是你的底牌,大家一定要把握好!广博教育网

没有考虑孩子兴趣

大学的课程和教学与中学是完全不同的,在中学时有老师与家长的监督,同学们在这个监督下就算是自觉性不好也会好好学习。但是到了大学就不一样了,完全靠自觉,所以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根据考生的兴趣来进行选择,因为做出的这个选择是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将来会学习四年,甚至是与以后的就业密切相连的。所以如果是考生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在大学里面选择放弃很容易。你们的孩子已经长大了,多给他们一些选择的权利吧!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高考志愿大类招生什么意思 考生和家长要避开”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