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7 19:40:02 | 广博教育网
作为广西唯一的一所211工程、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广西大学的综合实力在各个版本的大学排名中一直稳居广西高校第一位,但是你知道除了广西大学以外,广西还有哪些实力比较强的高校吗?根据前不久校友会发布的2022中国大学排行榜显示,广西有3所高校进入全国前200强,其中首府南宁仅占一所,两所分布在桂林,下面就来简单了解一下吧。
第一、广西大学
在历史上,广西大学还是很有名的,尤其是在院系大调整时期,受拆分影响最为严重,甚至被撤销建制,为其他高校的创立及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从广西大学拆分出去的院系成就了多所985、211高校,如湖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等。
直到1958年,广西大学得以恢复重建,1997年原广西大学与原广西农业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广西大学,可以说农学教育在广西大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也是其与其他综合高校不同之处。纵观全国其他综合型院校的建校史,大部分都是把农业类学科拆分出去,至今未兴办农学教育,而广西大学的农学院拆分出去后又能合并回来,也正因为此,目前在全国各省份中,广西是为数不多的没有独立农业类本科院校的地区。
在校友会2022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广西大学位列全国第122位,虽然在双一流高校中略有靠后,但在华南地区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值得一提的是,广西大学的师资力量也是很牛的,2021年还新增了一位工程院院士,目前拥有全职院士2人,在地方高校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这些所谓的政策性双一流中,能产生一位院士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第二、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位于广西桂林市,前身是成立于1953年的广西师范学院,该校的历史与广西大学也是有一定的渊源。当年广西大学的中文、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等系拆分出去,并以此为基础筹建广西师范学院,1983年广西师范学院更名为广西师范大学,后来入选了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还成为了省部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高校(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改革项目)。
在校友会大学排行榜中,广西师范大学位列全国第145位、广西第2位,与广西大学在全国的排名仅仅相差23个位次。值得注意的是,广西师范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6个学科处于B类水平,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获评B+,这也是广西高校中唯一的一个B+学科,也是广西高校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结果最好的学科。
第三、桂林理工大学
桂林理工大学源于1956年组建的桂林地质学校,在后来的发展中,该校多次更名,历经广西冶金专科学校、广西矿冶学院、广西矿业专科学校、广西冶金地质学校、桂林冶金地质学院、桂林工学院等时期,2009年更名为桂林理工大学,后来入选了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桂林理工大学的特色学科就集中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三个领域,其中环境科学与工程在学科评估中获评B,该学科在广西高校中排名第一。桂林理工大学在校友会大学排行榜中,位列全国第167位、广西第3位。
值得注意的是,校友会和软科发布的大学排行榜有一定差距。在软科版本中,综合实力位列广西高校前三强的分别是广西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和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排在全国第274位、广西第5位。而广西医科大学在校友会版本中排名较靠后,位列全国第211位、广西第4位。
中部六省包括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中部地区不仅人口众多,而且高考报名人数也多,本科高校同样也很多。根据软科发布的2021中国大学排行榜,对进入全国前300强的中部地区高校做个汇总,看看哪个省份上榜最多,哪些高校进步最为明显呢?
中国科技大学
中国科技大学稳居中部高校第一
中部六省共有17所双一流高校(不含国防科技大学),其中位于安徽的中国科技大学连续两年排在全国第七位,位列中部高校第一、安徽高校第一。进入全国前十位的还有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分别位居全国第八和第九位,湖北高校第一和第二位,这三所高校都算得上是顶尖高校,每年的排名比较稳定。
而排名最靠后的双一流高校是位于山西的太原理工大学,位列全国第113位,还不如省内的山西大学、省外的湖北大学、湘潭大学等双非高校排名靠前。
郑州大学首次挤进中部高校前十强
据统计,中部地区高校进入全国前100强的有17所,和去年保持一致,进入全国前50强的高校有8所,较去年增加一所,增加的这所高校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由去年的第54位提升至今年的第48位。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全国前100强的中部地区高校,大多数排名保持不变或者有所下降,只有中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郑州大学和南昌大学排名有所提升,其中郑州大学提升30个位次,在最近几年软科发布的大学排行榜中,今年系郑州大学首次挤进中部地区前十强。
华中师范大学
全国前300强高校湖北上榜最多
今年进入全国前300强的中部地区高校有73所,较去年减少了4所,减少的分别是吉首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和湖北经济学院。今年,湖北共有19所高校进入全国前300强,位居中部第一;安徽和河南均有13所高校上榜,并列中部第二;湖南、江西、山西分别有11所、10所、7所高校上榜。
目前中部地区只有山西和江西仅有1所双一流,而且山西和江西的高考报名人数以及本科高校数量在中部地区也是最少的,因此这两个省份进入全国300强的高校数量偏少,也在情理之中。
湖北大学、湘潭大学、山西大学这三所双非院校的综合实力较强,在未来的双一流评选中,成功晋级的可能性较大。
江西理工大学全国排名提升幅度最大
通过与软科去年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对比,发现有几所高校的综合排名进步非常明显,其中江西理工大学由去年的253名提升至今年的209名,提升44个位次;山西农业大学由去年的291位提升至今年的253位,提升38个位次;河南理工大学由去年的第207位提升至今年的第169位,提升38个位次;南昌航空大学由去年的第206位提升至今年的第174位,提升32个位次。
另外,排名下滑比较明显的高校有江汉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信阳师范学院、河南科技大学、山西师范大学,这五所大学今年在全国的排名下滑均超过了20个位次。
从学校类型上来看,除了华中农业大学以外,其余中部地区的农业大学,排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虽然中部六省都有中医药大学,但中医药类大学排名整体比较靠后,其中位列全国第258位的江西中医药大学位居中部地区中医药类大学第一,安徽中医药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全国参考排名未进入前300强。
附中部地区高校排行榜(全国前3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