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5-05 12:42:58 | 广博教育网
每日新报讯 在本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全面展开之际,市高招办就录取有关事项进行详细解答。
问:高校招生录取工作有哪些基本环节?
答:1.模拟投档。模拟投档是平行志愿投档模式下特有的工作环节,并不是最终的投档结果,而是通过运行计算机程序,对招生院校的生源情况和投档分数线进行预测。模拟投档结果出来后,市高招办通过网络向每一所招生院校发布模拟出的最低投档线、生源的分数分布等数据,并征询招生院校是否调整调档比例。招生院校则及时反馈确定本校的调档比例等信息。根据平行志愿的特点,每批次模拟投档要进行若干次。模拟投档期间,考生档案状态无变化。
2.正式投档。市高招办按照招生院校最后确定的调档比例和考生填报的志愿,将符合招生院校调档条件的本批次所有考生的电子档案一次性投递给院校。按照录取规则,平行志愿只进行一次投档,不进行补充投档。
3.阅档。招生院校在规定时间内下载已投档考生的电子档案进行审阅,审阅内容包括考生的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报考志愿情况、是否服从专业调剂、体检信息、思想政治品德情况以及诚信档案等。
4.拟录取。招生院校按照考生的成绩和专业志愿,根据招生政策规定和本校招生章程中确定的录取规则安排考生专业,对符合条件的考生进行拟录取,对不符合条件的考生予以退档,并将拟录取和拟退档的结果通过网络传至市高招办。
5.录取检查。市高招办对招生院校提交的拟录结果及时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是:招生院校是否按照其招生章程规定的原则录取;招生院校执行计划情况;招生院校拟退考生的退档原因是否符合规定,并及时就有关问题与招生院校进行协商,对违反国家招生政策的行为予以纠正。
6.录取结束。按照顺序一志愿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录取结束;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进行第二志愿录取;二志愿录取结束后,仍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市高招办将向社会公布院校剩余的计划数和分数范围,进行征询志愿的录取。另外,符合降分政策的院校,经院校同意,市招办提供降分后一志愿考生档案,院校进行审阅并确定录取考生的专业,并将不符合条件的考生档案退回市高招办。
问:投档到某院校的考生一定会被该院校录取吗?
答:如果考生的体检结论、思想政治品德情况、外语语种、单科成绩等不符合院校的专业招生要求,或者在投档考生中因成绩排名靠后、所报专业额满,又不服从专业调剂,都有可能造成退档。比如,有的高校采取“志愿优先”的专业录取办法,在进行专业录取时,按专业志愿归类顺序排队,这时,就可能出现分数较高的考生因第一专业志愿不能录取,而所填报其他专业在其相应顺序前面已招满,考生又不服从专业调剂或者因体检、语种等原因有专业调剂限制,就可能被退档;有的院校采用“分数优先”的专业录取办法,分数排在末几位,又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就有可能被退档;有的院校以原始分安排录取专业,含政策照顾进档的考生在专业录取时,可能会出现投档分数排序相对靠前,但专业安排时排序靠后,又不服从专业调剂,造成退档。因此,考生即使被投档至某报考院校,也存在不被录取的风险。
问:考生被平行志愿投档院校退档后,还能在同一志愿内再次投档吗?
答:按照平行志愿的录取规则,考生被退档后不能在同一志愿内再次投档。对考生个人来讲,所填报的同一志愿中的多所平行院校是有先后顺序的;对某一批次考生群体而言,该批次所有参与录取的考生档案是同时投出的,各院校录取也是同时进行的,当考生被投档到某一报考院校又被退档后,只能进入二志愿或征求志愿环节。即如果考生被投档到一志愿的A志愿院校后又被退档,便没有机会往B志愿院校及以后的一志愿院校投档,将进入二志愿或征求志愿环节。
新报记者金学思
6月26日,江西省教育考试院院长肖辉表示,我省高考实行“知分、知线、知位”填报志愿,可有效降低“高分低报、低分高报”的几率,但并不能完全消除“撞车”落选的现象,因此考生填报志愿时要讲究策略。
政策改革一本、二本、三本均有6个平行志愿
今年,我省贫困定向本科、一本、二本、三本批次志愿数由4个增加为6个;相应批次征集志愿数也设置为6个(艺术类征集志愿数为3个)。高职(专科)批次平行二志愿数由3个增加为5个;征集志愿数设置为6个(艺术类征集志愿数为3个)。各批次征集志愿投档时,原填志愿(含平行志愿和梯度志愿一志愿、二志愿)均无效。肖辉表示,增加填报志愿院校数,有利于提高志愿满足率,征集志愿投档只投当次填报的志愿,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公平、合理。
今年,我省文史、理工类一本、二本、三本批次,体育类二本、三本批次,美术类二本批次均实行平行志愿。平行志愿的投档原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检索到某个考生时,再依次检索该考生填报的A、B、C、D、E、F院校志愿,只要被检索的6所院校中,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不管考生把这个院校填在哪一格,都相当于“第一志愿”,即向该院校投档。“分数优先”即高分考生优于低分考生投档,即高分考生的F院校志愿,也比低分考生的A院校志愿先投档。
填报技巧博弈在前、稳妥为中、保底在后
肖辉表示,很多考生认为平行志愿就是“保险志愿”,只要考分高(特别高分考生除外),院校就可以随便挑,这是完全错误的。平行志愿只进行一次投档,考生档案一旦被退档,只能参加征集志愿填报或降到下一批次录取。
填报平行志愿,应把握以下基本策略:
一、先后有序。平行志愿中并列的多个院校志愿,对招生院校而言,谁分数高,就先投谁。但对考生而言,这6个院校志愿是有先后次序的,考生填报时应遵循“前高后低”的原则,最想去的学校放在第一个,以此类推,最保守的放在最后。
二、博弈在前。在平行的6各院校志愿中,第1和第2个可以选择往年录取分比自己高出10-20分的院校进行适度博弈,命中率1-10%也值得一冲。
三、稳妥为中。第3-5个志愿,应从往年录取分数与自己成绩相近的院校中选择,争取命中,考生应有足够的风险意识,所谓“稳妥为中”,就是第3-5个所选的学校应分别达到50%-80%的命中率。
四、保底在后。最后一所学校,应该在往年录取分数低于自己得分的那些院校中去选报。以防前面所选的5个学校都没能命中时,确保最后还能录取到一所符合自己最低要求的学校,“保底在后”命中率要达到100%。
五、专业梯度。专业志愿“撞车”是考生被退档的主要原因,专业已满,不符合专业调剂已经成为院校退档的一个最主要理由。
避免误区“巧志愿”要看分数、兴趣、经济条件
专家提醒,填报一个适合考生的高考志愿,要避免以下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一门心思奔名校。一些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容易陷入盲目选报“名牌”高校、“在京高校”等。事实上,考生要根据自己成绩和在全省的分数排名,大致确定能够填报哪些批次和哪些类型的学校。如果随意填报与自身条件相距甚远、不可能被录取的学校,浪费了有可能被其他学校录取的机会。
误区二:父母包办志愿填报。一些父母考虑到就业规划,帮孩子填报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
误区三:不考虑家庭经济条件。部分考生和家长认为,收费高的学校和专业一定“走俏”,收费低的不行。这种看法不准确,如果考生家庭经济状况不好,难以承担高昂学费,想再选择收费较低的学校或专业又不可能,会影响接下来的学习深造。
文/江南都市报记者廖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