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24 09:02:11 | 广博教育网
新高考政策有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山东、海南、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山西、河南、陕西、内蒙古、四川、云南、宁夏、青海。
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山东、海南、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山西、河南、陕西、内蒙古、四川、云南、宁夏、青海。
一、第一批新高考省份(2个)
第一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浙江、上海等2省市,2014年启动,2017年首届新高考,高考采用3+3模式,不分文理科,其中第一个3为语文、数学、外语,第二个3为3门选考科目。
二、第二批新高考省份(4个)
第二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等4省市,2017年启动,2020年首届新高考,高考采用3+3模式,不分文理科,其中第一个3为语文、数学、外语,第二个3为3门选考科目。
三、第三批新高考省份(8个)
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2018年启动,2021年首届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四、第四批新高考省份(7个)
第四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等7省份,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五、第五批新高考省份(8个)
第五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山西、河南、陕西、内蒙古、四川、云南、宁夏、青海等8省份,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要结合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倾向来选科,这是高考选科的基本要求。众所周知,我们参加高考读大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而合适的工作要从参加高考的时候就要基本上有所确立,并且要做好相应的谋划。
在选科的时候,多数同学和家长会根据“职业——专业——选科”这条主线进行选择,可很多同学并没完全想好自己未来的专业和职业目标。不过这也没关系,同学们在高中至大学的生涯规划中可以先选择学科群系,不一定一开始就精确到某个专业。
上海理工大学源于1906年创办的泸江大学,是一所上海市属重点建设的应用研究型大学。学校有三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本期本站将为大家讲述上海理工大学的新高考选科要求,供同学们选科和报考时参考。
一、上海理工大学新高考选科要求
1、“不限选考科目”的大学专业有21个,在学校所有专业中占比33.3%。
2、“化学(必须选考)”的大学专业有2个,在学校所有专业中占比3.2%。广博教育网
3、“物理(必须选考)”的大学专业有33个,在学校所有专业中占比52.4%。
4、“物理,化学,生物(选考其中一门即可)”的大学专业有7个,在学校所有专业中占比11.1%。
二、 上海理工大学招生选科要求
根据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公布的2020年选科要求可知,上海理工大学招生专业的具体选科要求如下:
(一)“不限选考科目”的大学专业
1、视觉传达设计
2、产品设计
3、传播学
4、德语
5、动画
6、工商管理类(中外合作办学):工商管理(中美合作)、工商管理(中英合作)
7、工业工程
8、公共事业管理
9、广告学
10、国际经济与贸易
11、环境设计
12、会计学
13、金融学
14、经济与贸易类(中外合作办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德合作)
15、旅游管理类(中外合作办学):会展经济与管理(中英合作)
16、税收学
17、外国语言文学类(中外合作办学):英语(中美合作)
18、英语(科技翻译)
19、日语
20、编辑出版学
(二)“化学(必须选考)”的大学专业
1、材料科学与工程
2、应用化学
(三)“物理(必须选考)”的大学专业
1、包装工程
3、测控技术与仪器
4、车辆工程
6、电气类(中外合作办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德合作)
7、电子科学与技术
8、电子信息工程
9、电子信息类(中外合作办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中德合作)、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中英合作)
10、工业设计
11、管理科学
12、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13、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14、机械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英合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德合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际工程、中德合作)
15、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7、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18、交通工程
19、能源与动力工程
20、数学与应用数学
21、通信工程
22、土木工程
23、网络工程
24、新媒体技术
25、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26、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27、医学信息工程
28、应用物理学
29、智能科学与技术
30、自动化 ,
(四)“物理,化学,生物(选考其中一门即可)”的大学专业
1、环境工程
2、假肢矫形工程
3、医学影像技术
4、制药工程
5、生物医学工程
6、食品科学与工程
7、食品质量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