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中国政法大学分数线是多少分(含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2022中国政法大学分数线是多少分(含各专业录取分数线)。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学科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等学科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23高考即将到来,有意向报考中国政法大学的高考生想了解高考多少分能上中国政法大学,以下是编辑为大家整理的2020-2022年中国政法大学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
1、2022年中国政法大学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中国政法大学2022年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北京)
年份
省市
科类
类型
专业
最低分
最高分
2022
北京
综合改革
本科一批
工商管理
630
633
2022
北京
综合改革
本科一批
翻译(法律翻译实验班)
631
635
2022
北京
综合改革
本科一批
法学(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实验班)
657
669
2022
北京
综合改革
本科一批
法学(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班)
660
671
2022
北京
综合改革
本科一批
法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培养涉外法治人才)
671
672
2022
北京
综合改革
本科一批
法学
644
657
2022
北京
综合改革
本科一批
德语(法律德语实验班)
630
636
2022
北京
综合改革
本科一批
哲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
641
641
2022
北京
综合改革
本科一批
应用心理学
634
641
2022
北京
综合改革
本科一批
英语(法律英语实验班)
631
632
2022
北京
综合改革
本科一批
新闻学
632
635
2022
北京
综合改革
本科一批
网络与新媒体
631
632
2022
北京
综合改革
本科一批
社会工作
638
638
2022
北京
综合改革
本科一批
金融工程(成思危现代金融菁英班)
630
633
2022
北京
综合改革
本科一批
行政管理
630
644
2022
北京
综合改革
本科一批
汉语言文学
636
640
2022
北京
综合改革
本科一批
国际政治
634
636
2022
北京
综合改革
本科一批
国际商务
630
631
2022
北京
综合改革
本科一批
公共事业管理
637
637
2022
北京
综合改革
本科一批
政治学与行政学
642
642
点击查看其他省市区分数线:http://zs.cupl.edu.cn/lnfs.htm
2、中国政法大学简介
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学科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等学科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和“111计划”(高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直属于国家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正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现有海淀区学院路和昌平区府学路两个校区。

中国政法大学前身是1952年由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政治学、
社会学等学科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学院。1954年,学校迁址至学院路;1960年成为国家确定的全国重点高校;文革中学校停办,1978年复办;1983年,北京政法学院与中央政法干校合并,组建成立中国政法大学;1985年学校开辟昌平校区。
学校现有在校生18143人,其中内地本科生9719人,内地研究生7642人,港澳台侨及外国留学生782人;教学科研岗教师1194人,其中高级职称752人,博士生导师277人、硕士生导师694人,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获得者占比达96.40%。
学校设有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学院、光明新闻传播学院、中欧法学院、法律硕士学院、国际儒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港澳台教育中心、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科学技术教学部/法治信息管理学院、体育教学部、培训学院共19个教学单位。
学校设有法学、侦查学、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国际政治、公共事业管理、工商管理、经济学、国际商务、金融工程、哲学、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社会工作、应用心理学、英语、德语、法语、翻译、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法治信息管理)、信息与计算科学共26个本科专业,其中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学校拥有3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7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论经济学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哲学、应用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其中,法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政治学为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证据科学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9个一级学科参评并全部上榜,其中法学进入A+档。
广博教育网
南京财经大学录取分数线2022年是多少分
南京财经大学录取分数线2022是多少分。南京财经大学始建于1956年的粮食部南京粮食学校,是新中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批粮食院校之一。2022年南京财经大学还录取分数线没有公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年南京财经大学全国各省市最低录取分数线和位次一览表,供大家参考。
一、2021年南京财经大学各省录取分数线及位次
省份
院校
科目
最低分
位次
北京
南京财经大学
综合
515
21793
天津
南京财经大学
综合
603
12137
河北
南京财经大学
历史
588
4105
河北
南京财经大学
物理
571
28818
内蒙古
南京财经大学
文科
534
3428
内蒙古
南京财经大学
理科
459
21228
辽宁
南京财经大学
历史
595
2952
辽宁
南京财经大学
物理
575
17187
吉林
南京财经大学
文科
546
2003
吉林
南京财经大学
理科
482
18172
黑龙江
南京财经大学
文科
554
1830
黑龙江
南京财经大学
理科
528
11225
上海
南京财经大学
综合
478
20596
江苏
南京财经大学
历史
534
22086
江苏
南京财经大学
物理
507
79260
浙江
南京财经大学
综合
580
64127
安徽
南京财经大学
文科
609
4234
安徽
南京财经大学
理科
493
85036
江西
南京财经大学
文科
605
2770
江西
南京财经大学
理科
534
38221
山东
南京财经大学
综合
564
44245
河南
南京财经大学
文科
596
7782
河南
南京财经大学
理科
583
39420
湖北
南京财经大学
历史
592
5205
湖北
南京财经大学
物理
580
25292
湖南
南京财经大学
历史
582
3675
湖南
南京财经大学
物理
585
18333
广东
南京财经大学
历史
567
11329
广东
南京财经大学
物理
578
41020
广西
南京财经大学
文科
578
2986
广西
南京财经大学
理科
532
22569
海南
南京财经大学
综合
637
5295
重庆
南京财经大学
历史
572
6213
重庆
南京财经大学
物理
563
30075
四川
南京财经大学
文科
580
4981
四川
南京财经大学
理科
589
26723
贵州
南京财经大学
文科
594
3766
贵州
南京财经大学
理科
510
21982
云南
南京财经大学
文科
604
3613
云南
南京财经大学
理科
547
25143
陕西
南京财经大学
文科
548
4944
陕西
南京财经大学
理科
523
21386
甘肃
南京财经大学
文科
552
2045
甘肃
南京财经大学
理科
512
11747
青海
南京财经大学
文科
490
1146
青海
南京财经大学
理科
464
3419
宁夏
南京财经大学
文科
540
1560
宁夏
南京财经大学
理科
446
8222
新疆
南京财经大学
文科
532
1327
新疆
南京财经大学
理科
494
6934
二、南京财经大学简介
南京财经大学始建于1956年的粮食部南京粮食学校,是新中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批粮食院校之一。1981年,南京粮食经济学院在原南京粮食学校的基础上建立。1993年,学校更名为南京经济学院。1999年,南京物资学校并入南京经济学院。2000年,南京经济学院、江苏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江苏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三校合并,组建成新的南京经济学院。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粮食局签约共建南京财经大学。2019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力支持学校事业发展。2021年,学校获批审核增列且需要加强建设的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获批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B类建设高校。
南京财经大学现已成为一所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理学、文学、艺术学等多学科支撑配套、协调发展的江苏高水平大学。历经多年改革发展,学校知名度迅速扩大,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声誉全面提升,各项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显现出发展的强劲势头和改革的崭新气象。
学校拥有仙林、福建路和桥头3个校区,占地面积120.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1.36万平方米。设有教学机构23个。现有普通本科在校学生16000余人,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3000余人。学校现拥有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 “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与政策”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普通本科专业49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专业4个。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00余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教师2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00余人。现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江苏高校“青蓝工程”团队7个,江苏省高校科技优秀创新团队7个,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含培育点)4个。拥有国家级人才称号者10余人次,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才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中国环境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近年来,教师入选江苏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双创计划”等省级人才工程270人次,获江苏省特聘教授、教学名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者40余人次。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