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4 23:01:27 | 广博教育网
每年高考填志愿,总会出现各种问题,而其中这八大低级失误出现频率,现在各省高考报告都普遍在普通批次选择平行志愿的院校录取方式,这样以“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为原则就程度的保证了考生的权益,所谓平行志愿就是按照考生的分数从高到低一个一个按照志愿投档录取,分数越高选择院校的权限范围越大,那么平行志愿在填报过程中是否就真的没有风险了呢?是否也会出现退档现象呢?现在就跟小编一起来看一下。
1.平行志愿掉档
掉档原因:所有志愿均填写录取分数较高院校;结果每个院校的投档分数都未达到;
措施:填报志愿时,拉开高校层次,冲稳保院校谨慎选择。
2.平行志愿退档
退档原因:未勾选同意调剂选项,未达到院校专业特殊要求,如体检、单科成绩、限报人员;
措施:填报志愿时,仔细了解院校录取规则,勾选同意调剂选项。
3.平行志愿填报高校顺序不当
后果:如果较低分数高校在前,即使达到理想院校分数,也不能被录取。
措施:将分数高的院校和理想院校顺序尽量往前放。
4.重视专业选择,轻视院校选择广博教育网
可能后果:进入大学后整体环境比较失望,大学毕业后起步门槛低人一等,面临歧视;
措施:能上好学校不去差学校。能去985不去211,能去211不去一般院校,能走本科不上专科。
5.报志愿全是热门专业
可能后果:热门专业报考人数较多,很有可能出现接受专业调剂甚至掉档风险;
措施:高考报志愿时,拉开专业热度,可选择自己喜爱未来又有发展趋势的大学专业作为参考。
小提示:高校一般允许学生在大一结束选择转专业。对于独立学院和原来的本科三批,属于拿高价学费换取本科学位。
6.忽视招生章程
高考志愿的大类招生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好处?
随着2019高考时间临近,高考的氛围越来越紧张。而近几年国家逐渐推行高考改革方案,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采用大类招生方式或增加大类招生类别。那么大类招生是什么意思?怎么招?对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有什么影响?爱扬网给大家详细解读。
一、什么是按“大类”招生
所谓按大类招生,简单地说就是按学科大类招生,是相对于按专业招生而言的。
高校将相同、相近学科门类,同院系或是不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考生填报志愿时,直接按照专业大类的名称来填报志愿。如在某校招生专业中,农学、植物保护、园艺、种子科学与工程等4个专业统一以“植物生产类”招生,考生若想选择其中某一个专业,填报时只需填上“植物生产类”即可。
考生通过大类招生被录取之后,在本科阶段前两年(有的是一年)统一学习基础课,大二或大三时再根据学校要求、自己的兴趣、专长和发展方向,在大类所含专业中重新选择具体专业。
二、大类招生有哪些模式
大类招生分三种模式。
第一种:按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招生。这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实行的大类招生形式。这种招生方式中的专业类所包含专业一般具有学科相近性,把一些特点相似或者具有相同属性的系科或专业方向合并在一起招生。
也有是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学院的学生在进校一到两年时统一进行基础课学习,以后再分流到不同的专业进行具体专业课程学习。
第二种:按院系招生。按院系招生的高校,一般是一个学院或系,按一个或几个大类招生。学生们可以通过对学科、专业的学习和了解后,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成绩等,再在院系范围内选择专业。
第三种:按“基地班”“实验班”模式招生。还有一些学校是以“基地班”、“实验班”的形式进行招生,如北京大学的“工科实验班类”,浙江大学的“工科试验班”等。当然,不是所有的实验班都按大类招生,还有很多高校的实验班是入校以后再进行选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