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31 19:13:24 | 广博教育网
2023年由于有八个省份首次实施新高考政策,所以高考志愿填报的相关规则也有了很大变动,那么2021高考服从调剂取消?2023年新高考还会退档吗?本站就在本文为大家解答。
一、2023年高考服从调剂取消?
2023年各省份的志愿填报具体内容还未公布,所以不知道有多少省份会取消服从调剂,但是按照往年的志愿填报来看,只有实行的都是“专业(类)+院校”的平行志愿模式的省份才会取消服从调剂。
剩下的省份不管是实行“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模式的省份还是旧高考“院校+专业”平行志愿模式的省份,都没有取消服从调剂,所以大家能够选择服从调剂的话还是尽量选择,这样可以降低被退档的风险。
友情提示:大家如果想要了解自己能上什么大学及专业,可以在本文前后“输入分数,查看能上的大学”,五米高考会根据分数为大家推荐合适的大学及专业。
二、2023年新高考还会退档吗?
2023年新高考是会退档的,新高考省份普通类批次实行的都是平行志愿,平行志愿录取原则是一轮投档,指的就是考生的档案一旦投档,就不会再检索考生的其它志愿,所以虽然新高考省份可以填报的志愿个数增加,但投档机会只有一次,如果考生因为所有的平行志愿均未满足条件而未被投档,或者投档后被院校退档,就只能参加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录取。
三、新高考志愿填报模式
新高考志愿填报模式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业(类)+院校”的平行志愿模式,我们可以这么理解,1个专业(类)+1所院校就是一个志愿,大家填报志愿时可以选择不同院校的同一个专业,也可以选择一个院校的不同专业,比如大家在报考时第一个志愿填写的是A院校的1专业,第二个志愿也可以填写A院校的2专业;如果想选择不同院校的一个专业,就可以填报A院校的1专业和B院校的1专业。
另一类是“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模式,“院校专业组”是指一所院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的科目选考要求须相同,考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可以直接选择志愿为某个学校的某个专业组,专业调剂限于同一专业组内调剂。
假定某院校共设置6个专业组:
专业组1(物理专业组): ,材料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建筑学、城乡规划、工业工程类等;
专业组2(物理化学专业组): ,化学类、地理科学类、地质学类、生物科学类、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
专业组3(物理生物专业组): ,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
专业组4(物理政治专业组): ,政治学类等;
专业组5(历史专业组): ,哲学、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新闻传播学类、历史学类、软件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等;
专业组6(历史政治专业组): ,政治学类等;
因此考生的选考科目和可选专业组的关系为:
当考生选考科目为物理、化学、生物 ,时,可以选择专业组1、专业组2、专业组3 ,中的专业;
当考生选考科目为物理、生物、地理 ,时;可以选择专业组1、专业组3 ,中的专业;
当考生选考科目为历史、地理、政治 ,;可以选择专业组5、专业组6 ,中的专业。
友情提示:如果需要志愿填报服务,可以下载五米高考,五米高考独家上线按分选大学和按分数选专业功能,使用简单,省时省力。数据全部来源于学校官网、考试院,准确无误,安全放心。
2023高中3+1+2选科物理+化学+生物比较好,这个传统的纯理科选科组合可以说汇集了众多学霸,能够覆盖所有理工类和医学类专业,不过跟历史、政治相关的历史、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多数人文社科都无法报考。
1、适合偏理科学生的学科组合
1)物理+地理+生物
该组合难度相对较小,特别适合成绩不是非常优秀的学生。选择这个学科组合,既能报考绝大多数专业,学习压力也不会很大。而且物理、地理、生物卷面都拥有固定答案,赋分难度较小。
2)物理+化学+生物
该组合难度较大,竞争比较激烈,适合部分想要冲击顶尖名校顶尖理工类专业的学生。物化生组合符合几乎所有理工学科类专业的选考要求,且专业知识衔接较好,非常有利于考生大学学习。
2、适合偏文科学生的学科组合
1)历史+生物+地理
在这里本站得讲一讲,为什么赋分制度下,我不推荐同学们选择政治学科。因为政治学科时效性较强,考生背诵的知识点考试很可能用不上,而且政治主观题较多,不利于考试赋分。
而历史和政治面临同样的赋分难问题,但历史主观题要相对较少一点,且没有时事政治题,所以赋分难毒会比政治难度低一些。
赋分公式为R/r=(A-T)/(T-a),经过计算,四舍五入取整即可得出T值。
高考赋分制计算是新高考模式下的一种计分办法,主要是在实行“3+1+2”模式高考的省份中使用这一赋分办法。包含3个步骤:
1.确定赋分区间。将每个科目考生的原始成绩,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划分出A、B、C、D、E五个等级,对应的分数区间分别为100~86、85~71、70~56、55~41、40~30。
2.确定原始分数区间。与赋分区间相对应,以每个科目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及其得分来确定原始分数区间。
3.利用公式进行计算。设原始分数区间最大值与原始分之差为R,原始分与原始分数区间最小值之差为r,赋分区间最大值为A,最小值为a,赋分成绩为未知数T,其余均为已知数。赋分公式为R/r=(A-T)/(T-a),经过计算,四舍五入取整即可得出T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