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北华大学专业代号(北华大学专业代码)相关的问题,今天,广博教育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北华大学专业代号
北华大学部分专业的专业代码如下
: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专业代码为
030503
。
-
思想政治教育
:专业代码为
030505
。
-
学科教学
:专业代码为
045102
。
-
学科教学
:专业代码同样为
045102
。
-
教育学原理
:专业代码为
040101
。
请注意,这里只列出了部分专业的代码,且主要针对研究生招生。如需了解更多专业的代码,特别是本科专业的代码,建议直接访问北华大学的官方网站或相关招生信息平台。
广博教育网

北华大学专业代码
北华大学国际通用代码是“10201”,2024 年在吉林省招生代码是“2210”。以下为你列举部分专业在吉林省内 2024 年的代码:
-
文史类相关专业
:历史学为 001;小学教育是 011;汉语言文学为 012;英语是 013。
-
理工类相关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为 003;物理学是 004;临床医学为 005。
-
其他专业
:园林为 010;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 073;护理学为 100。
需注意,这是 2024 年吉林省内数据,2025 年请以各省教育考试院最新公布的为准。你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查询专业代码:省考试院会公布含北华大学专业代码等招生信息;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书有相关代码;还可登录北华大学招生官网(
)查询。
1、北华大学
国家特色专业:
林学、园林、临床医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医学检验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国家级:
数学与应用数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林学、医学检验技术、汉语言文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木材科学与工程、药学、护理学、物理学、统计学
省级:
小学教育、历史学、园林、临床医学、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工商管理、法学、思想政治教育、英语、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口腔医学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序号
一级学科名称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学科整体水平得分
1
林学
10201
北华大学
C+
2
风景园林学
10201
北华大学
C
3
马克思主义理论
10201
北华大学
C
4
林业工程
10201
北华大学
C-
2、长春中医药大学
国家特色专业:
中药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中医学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国家级:
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资源与开发、护理学
省级:
制药工程、临床医学、药学、药物制剂、康复治疗学、公共事业管理、生物制药、中医儿科学、药事管理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序号
一级学科名称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学科整体水平得分
1
中医学
10199
长春中医药大学
B-
2
中药学
10199
长春中医药大学
B-
北华大学简介:
北华大学是吉林省省属规模最大的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吉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高校。于1999年9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吉林师范学院、吉林医学院、吉林林学院、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原四校前身分别为创办于1906年的吉林初级师范学堂、创办于1928年的吉林私立助产学校、创办于1952年的吉林省林业学校和创办于1920年的吉林省立职业学校。学校坐落在风景迷人的雾凇之都、中国魅力城市——吉林省吉林市。
学校现有东、南、北三个校区和一所附属医院。占地面积268.4万平方米(含教学实验基地),建筑面积52.8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6亿元,馆藏图书383.1万册。设有28个学院,1个工程训练中心。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7492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526人,本科生24241人,专科生113人、来华留学生441人。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8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领域)15个,涵盖11个学科门类;形成了由12个省级重点学科,17个国家级一流及特色专业,25个省级一流及特色高水平专业为引领的学科专业体系。拥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吉林省高校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长春中医药大学简介:
学校肇始于1950年成立的长春市立中医进修学校,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长春中医学院,2006年更名为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校是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吉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515人,其中本专科生11282人,研究生3166人。有博士生导师155人,硕士生导师730人。学校有院士(双聘)1人,国医大师4人,白求恩奖章1人,“长江学者”1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中医药领军人物“岐黄学者”4人,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国名中医4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7人。
以上就是广博教育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广博教育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广博教育网:
www.380853.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